服务热线: 400-8866-782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中国税务报:广东税务部门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税收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发布时间:2023-03-06 09:00:37 点击率:

二月的粤港澳大湾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春节刚过,在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的车间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我们公司固定资产投入大,项目多,业务杂,税务人员量身为我们提供适用税收政策指导、防控涉税法律风险服务,仅今年1月就帮助我们及时获得8000多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大大增加了公司的现金流。我们最近投资了200亿元生产线,正陆续投入运行……”该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洪先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粤港澳各部门齐心协力贯彻落实《纲要》要求,积极创新,使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大量企业和人才入驻。其间,税务部门大力推动落实大湾区的税收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粤港澳三地法律服务“软联通”,努力为大湾区打造国际化、法治化税收营商环境,服务大湾区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政策执行“下实功”,大湾区税惠红利落实增效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珠江三角洲城市,存在“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现实制约。推进大湾区税收法治建设,建立健全大湾区税收规则衔接,落实落稳大湾区税收优惠政策,是税务部门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为此,有关部门自上而下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广东税务部门针对内地与香港、澳门在课税年度、税率、减免项目以及扣除项目等方面的差异,推出了一系列便利政策落实的服务举措,帮助在大湾区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防范涉税风险,及时、高效、方便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红利。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税务部门推出澳门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辅助系统,改造自然人电子税务局,为纳税人测算减免税额提供参考,让纳税人可以在线提交申报资料,实现“足不出户”办理退税。其中,符合小额退税条件的纳税人占比超八成,只需通过手机个人所得税APP点击确认申报情况,即可实现“一键退税”。(下转B3版)

(上接B1版)

来自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博士后站点的澳门居民陈彩玲近日收到约8万元人民币的退税。她说:“对于我们科研人员来说,这笔退税非常有吸引力。”

记者了解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一年多以来,澳资企业和澳门居民在横琴扎根的意愿越来越高。目前,在横琴注册运营的澳资企业超过5300户,实际就业澳门居民超700人,比2022年初分别增长10%、50%,商事主体实体登记比例上升17.85%,注册资本总额突破1400亿元。

在南沙一个铺满棉纺织手套的生产车间里,经营棉纺织品加工的香港居民林先生向记者分享了他拿到第一笔“港澳专享”个人所得税红利的喜悦:“我登录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就办理了2022年度经营所得汇算清缴,同时对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申请了退税,成为首个享受南沙个税优惠政策的港澳居民。”

据悉,为确保大湾区纳税人申报顺畅便捷,税务部门全面对接并制定港澳税负计算规则,推出港澳税负和减免税款的线上测算服务。纳税人只需根据提示输入个人收入数据、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等信息,系统即可自动生成税收减免数据,为纳税人办理税收优惠业务提供参考。

税务部门还创新打造港澳居民税惠快享“规则转换桥”,将原本复杂的粤港澳三地税制规则转换、减免税额计算等工作简化为由系统自动运算,便利港澳居民便捷申报。

“对港澳居民来说,南沙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配套便利举措是非常实在的红利。得知这项政策后,我们基地的港澳籍创业青年很受鼓舞,对在南沙创业更有信心了。”新华港澳国际青创中心首席运营官蔡纯真表示。据了解,如今在南沙,已有“创享湾”等10个港澳青创基地投入使用,成为推动粤港澳青少年交流融合、吸引港澳青少年融入大湾区建设的高规格平台,累计签约入驻包括新华港澳国际青创中心在内的港澳青创项目团队超过300个。

深化开放“出实策”,税收法治赋能企业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一带一路”枢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实现高质量“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的重要平台,承担着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对接国际的重要使命。广东税务部门积极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在服务大湾区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力求执法统一、服务增效,画国际税收协同服务“同心圆”。

对于“走出去”企业,税务部门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服务,比如针对投资欧洲的企业专门设立了中欧合作区税务服务工作室,梳理税收国别指南、制定《“走出去”税收指引》,帮助企业深入了解东道国现行税收制度等内容。针对“走出去”企业遇到的投资涉税风险、税收争议解决、涉税法律咨询等需求,税务部门组建法治智囊团队,成立涉税法律工作室、公职律师涉税争议咨询调解中心和涉税争议调解室,为纳税人寻求涉税法律援助、解决争议提供便利,以专业辅导有效帮助企业掌握政策、防范风险。

作为“走出去”企业,广东金恩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切实感受到涉税法律服务的重要性和税务部门靠前服务的周到。“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带给我们很大的机遇,在走向欧洲市场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涉税法律问题,比如,如何适用一些欧洲国家的税收规定、如何理解一些出口退税政策等。税务专家团队及时上门讲解,不仅帮助我们2022年及时享受了约280万元出口退税,还使我们避免了涉税违法风险。”该公司负责人黎先生说。

对于“引进来”企业,税务部门持续完善税企沟通交流机制,摸清“引进来”企业涉税规划并提前进行辅导,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迅速跟踪处理,帮助企业规避涉税法律风险,提高税收遵从度。前述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便享受到了这样的周到服务,决定在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扩大投资,增加产能。

与此同时,广东税务部门通过不断优化税收服务、简化纳税流程、加强统筹协调,促进三地跨区域国际税收协同服务,携手港澳不断深化对外经贸合作。如珠海、中山、横琴三地税务部门共同签署《跨区域国际税收协同服务工作备忘录》,从管理和服务上深度探索互信、互认、互联机制;广州南沙税务部门与商务局共同签订服务“走出去引进来”合作框架协议,在搭建协同合作体系、双向投资综合服务体系、数字化协同服务机制等方面开展合作。

机制创新“树范本”,优化法治化税收营商环境

在全社会形成税法遵从共识,是税收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也是打造法治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基本条件。广东税务部门在大湾区建设中采取多项措施促进税法遵从。

2021年6月,广州税务部门成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税收法治保障协作中心。在2022年6月《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出台后,该中心瞄准该方案要求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的契机,联合多家机构和律师事务所打造了税务助力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并形成《全生态法律服务体系涉税政策汇编》,为中央法务区南沙国际片区的企业、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专业人士提供细致的税收服务。这些举措落地后,有力地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融合,为大湾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精准及时的税务跨境服务。

“涉税政策汇编细致梳理了常用税收政策,律师事务所及律师个人都可以方便地查找需要的政策。”广东天诺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琴告诉记者。

在大湾区,税务部门不断将“枫桥经验”融入税费服务中,一个个税费争议调解中心也及时为纳税人提供帮助,在调解中传播税法,增强纳税人的税法遵从意识。

2022年7月,香港企业东莞市胡瓜儿童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曾燕强与合作方发生债务纠纷,松山湖税费争议调解中心寻求帮助。“我以为案件比较复杂,需要多次往返法院、税务部门,没想到调解中心‘一站式’帮助我解决了问题,效率真高,太感谢了!”曾燕强感叹道。

在东莞松山湖,税务、市场监督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民法庭4个部门共建税费争议调解中心,组建专业的调解员队伍,对涉及跨部门、跨单位、跨区域、跨行业等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发挥“枢纽”作用,进行统筹协调,大幅提升了纠纷调解效率。

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税务合伙人钟国华表示,不少税费争议原因多样、诉求多元,涉及多个部门,跨部门的税费争议调解中心能发挥各部门所长,更加灵活有效地化解矛盾,赢得纳税人信任,促进税法遵从。

大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探索机制创新是持续的课题。大湾区不断出现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以及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对于有关法律法规未明确的涉税事项或者企业面临的复杂涉税事项,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在南沙推出税收不确定事项报告制度和复杂涉税事项事先裁定服务。在南沙,企业受益于该制度,可以就有关事项向税务机关申请提供确定性服务,降低涉税风险。目前,税务部门已为广州港物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提供政策确定性服务,相关纳税人报告的涉税事项金额超过10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处处长刘丽表示,营造对标国际的法治化税收营商环境是促进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一环,广东税务部门将持续落实落细大湾区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探索创新税收服务举措,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二维码
留言

客户服务热线
400-8866-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