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与大湾区同发展 老港企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3-07-24 08:00:42 点击率:
改革开放之后,毗邻港澳的广东吸引了许多港人北上创业。几十年的深耕坚守,他们凭借勤奋务实,发展实业,与内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互成就,相得益彰。
多年来,他们经历了时代浪潮的起起落落,见证了广东和大湾区营商环境的一次次蜕变和提升。国家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的不断推出,亦帮助他们的企业在经历一次次的转型升级后焕发出更强的活力。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老港企也将迎来在粤发展的新春天。
两代人接力跑创新科技深耕模具产业
位于东莞长安的广东健大电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智能机器人手臂正在紧张有序作业,制作用于电动汽车的零件。健大创始人蔡其雄先生告诉记者,企业在东莞30多年,经历了多次转型升级,已经从最初的来料加工厂蜕变成现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广东健大电业是东莞模具行业的佼佼者。1985年,健大创始人兼董事长蔡其雄来到东莞长安,开始了自己的模具企业创业之路。蔡其雄说,那个时候在东莞设厂,还能享受“三来一补”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创业初期,条件艰苦,当时工厂订单充足,人手不够,蔡其雄就和工人一起,夜夜加班赶工。
凭着一股硬拚的闯劲,蔡其雄慢慢把企业做了起来,并紧跟内地经济发展的变化,不断地转换自己的模具企业发展道路,从1998年起,从低技术含量产品(如传统型胶芯、骨架类产品)转到电子、工控类产品生产。2002年,健大电业转战汽车产品,2012年创立新能源事业部门,发展全新的EV(电动汽车)部件业务,三次变道,让健大电业成功经历东莞的转型升级浪潮,在东莞站稳脚、发展壮大,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深耕长安30多年,从简陋的铁皮厂房发展到如今占2.7万平方米、员工700余人的现代化厂房,近年又相继在江苏昆山和山东潍坊投资建设智能化生产线,蔡其雄回忆起来不胜感慨。而最让蔡其雄欣慰的是,自己的女儿蔡芷珊、儿子蔡俊峰分别在澳洲墨尔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造后也主动回来,带领健大电业重新出发再创业,带领健大电业进入了第四条全新的创业道路——医疗设备产品。2016年,健大电业进军医疗市场,与澳大利亚医疗设计中心合作研发医疗疾病设备。时至今日,健大已发展成为精密模具及塑胶注射成型的市场主导者之一,为全球各地的跨国企业提供服务。
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健大更是广东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代表。“公司成功转型的秘诀主要是打造自己的创新型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不断自主研发高端技术和高端精密设备,目前已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0余人,拥有专利73项。”蔡其雄介绍道,“今年以来,外贸出口消费市场复苏势头显著,而且今年省政府提出了要以‘制造业当家’为高质量发展重心,国家除了继续投入传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外,更加大了对信息产业基础设施的支持,加之税收政策的加持,更多优质资源将倾斜于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问题,让我们坚定了加大人才和研发投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决心,我们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据悉,广东健大公司从2018年以来,每年都拿出6%左右的销售收入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先进设备研发中去,研发费用连年超过1000万元。而在这一家两代人精心耕耘的港企创新发展道路上,国家连年加力的税费优惠政策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2021年至2022年,该公司享受研发费加计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约560万元,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约121万元,“省下来的税费,让我们的资金流得以盘活,让我们有更多能量去投入到优化设备等方面,助力提高生产效率,让我们有能力继续开拓不同生产领域”。蔡其雄说,健大电业在发展的步履中持续革新,计划在近两年深入推行“TPS精益生产”项目及集团化改造项目,推进导入DMS全面智能系统升级优化,以更优质的服务、更强大的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食品企业重研发专用定制面粉引领市场
佛山市三水丰顺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顺食品”)隐藏在一片居民区里,9层高的专用面粉大楼虽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内部却是自上而下的无人操作全自动生产设备,各种精细的定制面粉正在从这些设备里源源不断生产出来。丰顺食品由香港同胞潘璧坚在1997年创立,公司发展的故事也正是老一辈港人在粤创业的生动缩影。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得正劲,潘璧坚来到深圳打拚,凭着自己的勤奋务实,仅10年时间,他就在当时的深圳首家外资面粉企业做到了总经理的位置。而这时,潘璧坚决定辞职创业。
1997年,恰逢佛山三水国营面粉厂改制,潘璧坚和合作伙伴一拍即合,收购了这家面粉厂,成立了丰顺食品。三水便捷的海关和8小时集装箱海运即可到达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让公司面粉的出口赢得了市场先机。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为寻求差异化发展,潘璧坚将目光投向了定制面粉,通过不断调整工序和面粉的配比,丰顺食品根据客户需求研发出了各种新面粉品种,用专业赢得了永和大王、麦当劳、肯德基等大型餐饮企业的订单,特制专用面粉成功打开了销路。
目前,丰顺食品以生产中高端的定制粉为主,在细分领域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比,所生产的披萨专用粉在国内市场的占比高达六成以上,是国内多家月饼厂家、粤港澳三地云吞面条等上百家品牌食品企业的专用面粉供应商。这些成就的背后也少不了税收优惠的助力。
对小麦进行初加工,磨成小麦面粉及各种专用粉,可以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2020年以来,我们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超1000万元,我们利用这笔节省下来资金研发出了更多新的面粉品种,来满足市场需求。”丰顺食品财务负责人李超介绍。
此前受疫情影响,丰顺食品的销量曾一度下滑,资金压力增大。“好在出口退(免)税一再提速,及时为我们解决了资金难题。”李超表示,特别是2022年6月出口退税再提速后,不到2个工作日我们的退税款就到账了。据了解,2020年至今,丰顺食品已累计办理出口退税630万元,大大稳定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对于公司在三水的发展,潘璧坚非常感慨,他表示,“公司享受到诸多优惠政策,包括税务部门在内的政府部门都很关心支持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员工基本都是本地人,许多都是已经干了二十多年的老员工,对公司的感情非常深厚。”
发力国内外双循环传统产业谋转型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溢达”)是一家扎根佛山超过30年的高新技术型港资企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广东溢达一直在行业内保持全球领先水平和较高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众多知名品牌的面料和成衣制造商。在广东溢达采访时,区域总经理卢海告诉记者,企业这些年不断壮大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也离不开当地政府部门的积极作为和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支持。
1978年,年逾五十岁的香港“纺织大王”杨元龙开始在内地投资设厂,将中国制造的成衣卖到美国,做成了改革开放后中美之间纺织领域的第一笔生意。1980年,杨元龙投资4亿多美元在广东佛山高明成立了广东溢达,一时间成为内地设备最先进、营收最高的纺织企业。1995年,杨元龙的女儿杨敏德接棒成为溢达二代掌舵人。
为了公司长远发展,刚刚上任集团董事长的杨敏德就极具魄力地出资1亿多美元,在新疆吐鲁番种棉花、开纱厂,将制衣的生产链推前至原材料控制,溢达也完成了从棉种研究到衬衫零售的纵向一体化全产业链布局和战略升级。
卢海介绍,广东溢达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数字智能化转型战略,每年投入逾2亿元进行自动化改造,并自主研发自动化生产设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推动着传统行业的创新转型升级。另外,公司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也鼓励员工发明创造,公司目前已申请专利2520件,其中1915件已获得授权,在已授权中国专利中,发明专利651件。
面对前期疫情带来的影响,广东溢达快速采取应对措施,2020年企业不仅工厂订单爆满,而且转产的可水洗重用30次的棉布环保口罩也在全世界供不应求。同时广东溢达转向大力开发国内在线线下市场,加推企业自主品牌,成立创投事业群,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推进。
“为帮助我们企业渡过难关,佛山税务部门上门为公司提供‘一对一’宣传辅导,为企业送上最新的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财务部经理谭必龙介绍,近两年广东溢达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额累计近9000万元。另外,为了减少受到反避税调查的风险,稳定发展预期,2021年3月,在佛山税务部门的辅导下,广东溢达尝鲜单边预约定价安排简易程序,整个谈签时间由原来的平均两三年缩短至6个月内。
卢海表示,虽身处传统行业,但一直以来,溢达坚持用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不断推动技术革新绿色转型,全力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未来,还将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和国内市场,扩大在线销售和线下门店布局,专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引领整个行业转型升级,带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